党务公开对外
首页   |学习工作交流   |理论学习   | 正文
乡党委书记“一问三不知”被免职的导向意义
发表时间:2013-11-07
 

3月18日,通江县朱元乡党委书记刘汉明在面对巴中市委督察组督察时,居然对很多政策一问三不知,随即该乡党委书记被县委免职。(2012年4月8日《四川日报》)

我们都知道,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实现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拉动基层工作开展的“火车头”,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方人民的生活幸福,更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能否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然而,巴中市委在督察中发现,朱元乡党委书记刘汉明在任职期间,对省、市委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不熟悉,对省、市委的发展战略、目标、中心、重点工作不清晰,对该乡聚居点建设规划、机制、模式、进度等情况不明,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上速度缓慢。通江县委立即做出决定,免去其乡党委书记职务,提名免去乡人大主席职务,调至通江县铁溪镇政府工作。

阅读报道,笔者感到,乡党委书记刘汉明被免职,着实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这么说,原由也很简单。现实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干部庸碌怠惰、要官不作为、干事不称职,有的甚至以低能而居要职、以德薄而获厚任、以无为而掠殊荣。对很多政策一问三不知的乡党委书记刘汉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例证。

特别是干部“能上能下”已提了多年,而在实际操作中,“能上难下”是长期困扰干部制度改革的难题。一些地方大多从“能上”的角度去进行优化选人的“填空补齐”,很少从“能下”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制度创新。一些该下的干部不愿下,应下的干部不想下,必须下的干部甚至赖着不下。再加上干部年轻化政策推行以来,年轻干部获得了大量晋升机会。“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也成为一些年轻干部的“发展目标”,一旦达到目的,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谋政绩,不思进取。更有的把庸俗的人际关系学作为信条,认为干死、累死不如有个好关系,或以没有功劳有苦劳引以为荣,于是便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也造成了一些“一问三不知”的干部在领导岗位上“滥竽充数”。

古语曾说:“若行不合道,举不含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对于整个干部队伍来说,这种现象虽属少数,但往往会“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破坏性和腐蚀性极大,非下大力气整治不行。

所以,巴中通江县免职一问三不知的乡党委书记刘汉明,值得拍手叫好。“无功便是过,庸者坚决下”,这已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能否有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技能精、工作能力强、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转变干部制度管理的旧观念,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是关键。只有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促使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从制度上促使干部队伍优进绌退、充满活力,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顺利进行。

(来源:人民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新濠天地xhtd008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邮编:100083
  • 网站管理:网络中心 电子信箱:nic@bcu.edu.cn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 Copyright © Bcu.edu.cn 2004-2011.All Rights Reserved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