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对外
首页   |学习工作交流   |理论学习   | 正文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表时间:2013-11-07
 

徐光春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此过程中,必须通过继续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一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思想的大解放实现改革大深化、开放大带动、创新大弘扬、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加快跨越,推进崛起。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力量,在凝聚力量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是一个广泛的、科学的、历史的命题,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放思想一词的起源可追溯到1919年民主思想先驱梁启超的《思想解放》这篇文章,该文提到“要个性解放,必须从思想解放入手。”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一名词被我们共产党人经常使用,并被赋予新的深刻的革命含义。从广义上讲,解放思想是人们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断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新的规律性现象和问题,通过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人类社会每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思想解放及其形成的先进理念和认识,为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方向指导和理论武装,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解放思想是一个广泛的命题,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范畴,大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探索认知,中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创新发展,小到具体工作、专业技术上的推陈出新、发明创造等等,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需。每个领域每个方面每个细节的变革创新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就社会的发展变化看,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就具体领域的发展演变看,从我国文学领域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推陈出新,西方基础科学领域中哥白尼的“日心说”取代原有的“地心说”,应用科学领域里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到当代社会原子能、计算机、纳米技术、航天科技等新技术的发明应用,诸如此类的创新、发展都是人类思想解放的结果,都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放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完全符合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客观规律。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拿中国社会演变来说,由于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先后出现了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思想、理论。从孔孟之道到程朱学说,从旧民主主义思想到新民主主义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创新思想和理论,使中国人民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不断进步。因此,解放思想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也指导人们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进步。

解放思想也是一个历史的命题,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生产力发展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过程都是在解放思想中推进生产力不断跃升的过程。比如,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百家争鸣,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孕育催生了新兴的封建经济。又如,正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法国的启蒙运动,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枷锁,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开始迈入生产力大发展的资本主义时代。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思想工作始终格外关注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革命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从根本上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障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通过解放思想,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空前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领导我们党通过解放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开创了解放思想前无古人的崭新历史。可以说,我们党领导解放思想工作的过程,就是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制约、体制机制障碍的过程,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

总之,解放思想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解放思想是解放生产力的先导,解放生产力既是解放思想的归宿,又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的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继续解放思想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一更高层次的发展

30年来,我们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步入了新境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不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一次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的思想解放,重点是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我们突破了极“左”的思想禁锢,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帷幕。

第二次是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的思想解放,重点解决的是发展方向、道路、重点和基本框架问题。我们冲破了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等传统观念束缚,牢固确立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继承、发展和成功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重点是实现科学发展这一更高层次的发展,着力解决的是如何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从突破发展禁区到明确发展方向,到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历史进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这就更加透彻地阐明: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继续解放思想,既着眼于承前继往,更着眼于启后开来,其目的就是要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更好更快发展,使我们党和国家生机长存、活力长在、青春常驻。

在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仍是发展问题。同时,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展又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从发展任务看,当前主要不是解决发展不足、发展太慢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发展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从发展途径看,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以前具备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等比较优势正在逐步递减;从发展环境看,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风险逐步加大。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特别严峻的形势。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来自于外部的压力,同时也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科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要以经济为中心,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工作要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三、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

新一轮解放思想需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改变主观方面的不适应,破除客观方面的不符合,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生产力的新发展,使我们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解决体制机制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还不到位、进展还不平衡、衔接还不配套,尤其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距离形成一套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比较完整、比较定型的体制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在改革的领域方面,明显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国企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存量改革”还没有完成,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增量改革”又接踵而至;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仍大量存在,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够,全国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远未形成。只有坚持不懈地以继续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掌握发展的规律性,增强开放的有效性,才能破除旧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建立充满生机的新体制新机制,推动生产力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继续解放思想,要推进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发展理念方法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30年来,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我们在创新发展理念中破解发展难题,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路径依赖增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在于我们的发展理念方法不科学,集中地表现为“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自强、轻开放,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这样一些片面的关于发展的思想观念。解决这“十重十轻”问题,必须在解放思想中更新观念,推进科学发展。关键是要树立“六种观念”:一是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走出“见物不见人”的误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确立全面发展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发展中确立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友好等方面相统一的发展理念,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四元互促、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三是确立绿色发展观念,改变发展不计资源环境代价的错误思想,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清洁节约利用,更加重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四是确立开明的开放发展观念,改变小打小闹、小进即满的保守观念,培养世界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发展向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共同增长转变。五是确立创新发展观念,走出发展就是拼资源、拼能耗的传统发展误区,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之路,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六是确立统筹发展的观念,打破分割发展的思想,把统筹兼顾根本方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总之,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三,继续解放思想,要构建和谐社会,着力解决社会环境条件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当前,我们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不同的利益主体、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利益诉求增多,引发的各种冲突和摩擦增多,一些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大量聚集、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不足,突出反映在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当滞后、很不健全,民生改善能力还不足;服务型政府建设缓慢,发展环境不优,创业创新创造氛围不浓;民主法制建设滞后,和谐文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继续解放思想,要创新党的建设,着力解决领导方式能力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科学的领导方式和过硬的执政本领。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发展新变化,我们党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总体上看,适应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新要求。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集中表现在,一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还不高;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还不强。我们必须加强执政能力的研究,创新执政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来源:北京日报)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新濠天地xhtd008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邮编:100083
  • 网站管理:网络中心 电子信箱:nic@bcu.edu.cn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 Copyright © Bcu.edu.cn 2004-2011.All Rights Reserved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