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对外
首页   |学习工作交流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回答时代课题
发表时间:2013-11-07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回答时代课题

秦宣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中也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那么,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没有包含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内容呢?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毛泽东思想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两次历史性飞跃,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要解决的是切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问题;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要解决的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已经结束,毛泽东思想就是属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虽然已经经过了几十年,但远没有结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均属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既包括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二者不容割裂。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如果将“建设”的内容放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毛泽东思想会被肢解成两个部分,造成毛泽东思想的不完整。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归于毛泽东思想,丝毫不贬低毛泽东这些理论成果的地位。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毛泽东思想中虽然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但是,在毛泽东思想中,毕竟没有完整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么一个科学的概念。毛主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也提出了一些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思想理论,但是,由于在总体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毛泽东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未完整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科学思想。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全部成果,其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自然也不应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十三大之后,我们党的几次代表大会都沿用了这一表述。既然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的“开始”,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是如何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才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但并不是要否定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恰恰相反,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了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作用。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指导作用。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新濠天地xhtd008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邮编:100083
  • 网站管理:网络中心 电子信箱:nic@bcu.edu.cn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 Copyright © Bcu.edu.cn 2004-2011.All Rights Reserved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