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
——记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区经理
彭涛,1977年3月生,2000年7月毕业于海淀走读大学。1999年至2000年创业建立北航天时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0年至2001年在联想公司系统部门任总经理助理。2001年至今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任北京大区经理。
在这个节奏快速、竞争激烈的年代,芸芸众生被裹挟着滚滚向前,作为一个个体,或建功立业,或平庸一生。这其中除了一系列偶然,还有对偶然机会的把握。
学生时代的彭涛,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积极肯干,能力和口才都让你不可小视的学生干部。而现如今,通过与他的深入交谈,让我惊讶于这个我本来很熟悉的人身上,发生过那么多我从来不知道的事情,具有那么多我从来不知道的东西,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面前的他。
彭涛个子不高,年近30,是一个充满着活力,激情四溢的人。他言语激昂,笑声朗朗,眼睛里闪烁的光辉显示出他内心的强大力量。你能感到他的身上不仅有南方人的睿智,还有北方人的豪爽,还有的就是在他的这个年龄段的青年身上所不多见的沉稳和成竹在胸的自信。
他打开电脑向我展示着他的作品和生活片段,他敞开内心向我展开他生活经历中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
他真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而且在我们看来这些爱好都很奢侈。他喜欢骑马,师从北京最好的教练,有自己的名马,每年和朋友租车把马拉到海边或是草原,过一段马背上的生活;他喜欢越野旅游,草原、沙漠和戈壁滩都留下了他的吉普车的轮印和风餐露宿的痕迹;他爱好摄影,捕捉自然和人间的美好瞬间,留下他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珍爱,用它们去填充自己的摄影网站;他爱好装饰,把望京的公寓装饰得古朴、天然、硬朗而且极其富有情调……所有的这些都显示出他是一个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充分热爱生活的人。
少年的磨砺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与家庭的影响和儿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这种影响和经历有经意或者不经意之分,但是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却意义深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彭涛非常感念自己的父亲。他家在湖南一个很小的农村小镇,他的父亲是那里最早下海开始做生意的人,在当地很有一些影响。彭涛是家中的独生子,家中很是富足,但是年幼的彭涛却从未被娇惯过。早在初三暑假的时候,他父亲就借了一辆三轮车,让他出去体验生活。早上7点出去,晚上10点才准进家,每天和其他拉车的农民兄弟们一样在外边拉车、休息、混吃三餐。
到了高中,他读的是远近最好的中学,而且由于他各方面的优异表现,他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但是,在课余时间,他仍然坚持拉车。后来镇上有了城管大队,一次在拉一位顾客去汽车站的途中,他被城管截了,说是黑车要扣。彭涛为了把客人送到站,先把自己心爱的“西铁城”手表抵押给城管,并恳求城管队员:“您先让我把他送到车站,然后我再去接受处罚!”随后,他回家把这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能帮他了结此事,但是严厉的父亲却把他送到城管站门口,让他自己独立去解决。于是彭涛与城管的人一再解释,自己是来丰富阅历的学生,是为了通过锻炼自己,了解社会,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解决了问题。现在想来,这件事还清晰在目。
从小彭涛就是在他父亲这种独立精神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让他很早就认识了社会,培养了生存能力,成就了其百折不挠的性格和敢闯敢拼的胆魄。
成长中的挫折
高中的彭涛学习优秀、思想上进、活动能力强、口才出众,是学校耀眼的明星。当时正好赶上市里要评选十大杰出青年,需要在学生群体中选一名代表,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了最年轻的“湖南省常德市十大杰出青年”。党组织也在积极地培养他加入党组织。这时已经是临近高考的时候了,在推荐优秀学生高考加分时,同级的一个学生因为在上头有路子,顶了彭涛的名额,还把彭涛的各种事迹写在了他的推荐中。一时让年轻气盛的他气愤之极,非要讨个公道。但是在老师的谈话和父母的劝说下,他无奈了,他忍受了对于他的不公平,自己怀着无限的惆怅参加了高考。成绩560多分,对他来说非常不理想,但是还是可以在湖南找到一个大学上的。但是为了远离这个伤心之地,他决定独闯北京,到新濠天地xhtd008(当时的海淀走读大学)培训学院开始了自学考试的征程。
在前面短暂的20多年的人生经历中,这件事是确实属于对彭涛的挫折教育了,于是我理解了为什么彭涛的眼睛里有的那股子劲头,就是不服输的倔强,他要在后面的路上证明给别人看,自己仍然是最出色的,任何挫折和困难都不能吓倒他!
大学时代的传奇
“我大学学的是财会,但是我一天都没有做过财会,因为坐不住!哈哈哈!”确实是这样,你会觉得他真不是那种能在账簿上踏踏实实干上一天的人,但是他却用实践和各种机会的锻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非常传奇。
传奇一:他在1997年当了盖洛普公司的一名调查分析师。像盖洛普这样全球顶尖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怎么会让一个大学生作调查分析师呢?谈起这个问题,彭涛不无得意。其实,早在孩童时代看着家里经营的生意,他就对市场很感兴趣,平时阅读了很多书籍和杂志,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刚入大学不久,彭涛就在周围的同学中非常显眼,由于一位“粉丝”学弟的大力推崇,将他推荐到自己哥哥的麾下加盟了盖洛普的精英团队,没有从事市场调研等大学生一般从事的岗位,而直接成为了一名调查分析师。由于自己的出色工作,收入颇丰,两年中除了花费还攒了十几万元,成为同学中瞠目的人物。
传奇二:在1998年参加团中央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而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科教兴国世纪行”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当时他作为培训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团中央的这项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当时组织了20支小分队,调查了20条路线,让大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2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彭涛参加的是北京至上海骑自行车调研的小组,里面全是来自北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北京高校的学生会主席,他在小组中与其他两人担任总指挥。他们历行15天,对途经的城市和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实际问题,取得了重要的收获。当时《东方时空》全程追踪报道了他们的整个过程。他的这段引以为豪的经历,不但让他结识了很多优秀的青年,以致后来共同创业,也培养了他对于骑马、越野旅行的爱好。
传奇三:在1999年,彭涛投入了自己全部十几万积蓄,与社会实践中结识的几位好友开始自己创业,开办了第一批大学生创业建立的公司——北航天时科技有限公司。而此前正逢比尔.盖茨亲临深圳,发布了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维纳斯计划”,即普通意义上理解的用电视上网。希望通过配置了自己的机顶盒,人们的电视就可以实现上网和看电视两不误。年轻气盛的彭涛正是意识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遇,一心想成为另一个“杨元庆”,要知道杨元庆是彭涛当年结识的最牛的人物了。而实际的情况是,微软没有透彻了解中国市场,计划过于超前,电视机的显示模式跟不上网络时代的脚步,当时的电视全部采用标准清晰显示(标清)格式,根本无法支持网络媒体的显像要求,运动画面拖尾等现象严重。维纳斯计划最后几经周折,不了了之。彭涛的首次创业也自然难逃惨败的结局,公司在成立半年后,也就是1999年的十月宣布倒闭。为此,彭涛赔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深秋的北京,凉意正浓,而此时的彭涛破落得只剩下了身上穿的短袖衫和两箱书,晚上躺在光板床上凑合睡觉。即便是这样,彭涛却没有向家里和老师同学求援,其实他的班主任经常从家里带来一些好吃的犒劳他,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好,但是他不愿把自己的窘迫告诉他亲近的人。最后,他到联想找到了他心中的英雄杨元庆,向他倾诉了一个年轻大学生创业遇到的困难。这次谈话让联想收购了他们的公司,还给他在那里工作的机会。
事业上的巅峰之作
在联想的日子是稳定而顺畅的,但在一次部门调整中,彭涛想突破原有的环境,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于是他离开了联想去了现在的公司——清华同方,不久他就作出了骄人的成绩。
在全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市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总体实施方案中,项目负责人赫然写着彭涛的名字。作为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年轻的大区经理,彭涛成功地让这个朱镕基总理当年极力倡导的城市管理项目活生生地摆在了国人的面前。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彭涛在2001-2005年期间一直驻扎南宁主持建设中国第一套“911”系统(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这是中国第一套针对城市的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灾难而设立的应急指挥决策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应能做到“统一接警、资源共享、统一处警、快速反应、联合行动”,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通过整合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将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协调。市民只要拨打上述任一特服号码,便可得到快捷、准确的紧急救助服务。该项目多次得到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和赞许。
这些赞许的确是来之不易的。作为营销负责人的他,原来的任务就是签下协议就可以了,由于洽谈中建立的关系,对方非常信任他的能力,一定坚持要他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于是他作为清华同方的项目负责人,在南宁驻扎下来。为了保证兑现他的承诺,彭涛曾经留须一年,所谓蓄须明志吧。到了第一期工程顺利验收之日,还专门举行了他的剔须仪式。为了这个项目他确实付出了太多,远不是留起满脸钢髯那么简单。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做过项目管理工作的他来说,主持一项全国尚属首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照的工程,需要的东西太多了。
在第一个半年过去之后,评审专家告诉他,项目现在的进度只有十分之一,他吓得寒毛都竖起来了。怎么办?自己不是行家,怎么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眼前的难题是他从来没有设想过的。他几乎连续工作了2个多星期没有出办公室,与总部联系,要来各种文件和管理办法;自学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与北京的专家沟通;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时间太紧张了,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都觉得多余。最后,他拿出了一套逻辑严密、赏罚明确的管理办法,要求各施工单位执行。在这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出台后,在他毫不留情的执行下,情况很快有了转机,在一年限期到达的日子,工程顺利地完工并达到了标准。现在想起来,他不无余悸和自豪地说:“做这个项目过程中的辛酸苦辣,真是说不清,不过好在是做成了,也算是做了一件造福中国人的事情!”
听完了彭涛的故事,我明白了为什么他有着与其同龄人不相称的沉稳与自信,相对于他的同龄人来说,他的阅历太丰富,他经历得太多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10年的艰苦磨练让彭涛如一把出鞘的利剑,一路劈荆斩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