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网2021

校友之星

首页 > 正文

王佳林

姓名:王佳林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入学时间:1998

专业:法律

工作单位: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现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职务:团委书记

工作发展情况:

2001年7月—2001年12月 北京和泰欣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居然之家店, 负责店内销售业务,日常财务、事务与人员管理

2002年1月—2002年9月 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书记员

2002年10月—2004年3月 中共海淀区委组织部 办公室 圆满完成组织部迁址工作、负责全部电脑软硬件及服务器管理、负责部内老干部管理、负责出国政审及接转党组织关系等日常工作、策划并组织部内多项大中型活动

2003年11月参加北京市公务员社会考试,后经过面试笔试,被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招录为公务员。

2004年3月至今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办公室机要秘书 从事机要密码工作,主要负责文件传阅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这些年,除了连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机要密码工作者”、“局优秀共产党员”、“局优秀公务员”以外,还得到了各位局领导的一致认可,并于2007年7月正式被局党组任命为“局团委书记”,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梯,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2008年,局团委被评为市级“红旗团委”。

母校老师让我写写过往、谈谈感受。这让我有些犯难,写不好误导了可怎么办?拿我的经历当反面教材用可怎么办?……呵呵,一时间矛盾涌上心头,不晓得如何下笔、从哪儿开始了。平静思考,确感老师对学生的一片深情,借校友的故事让同学们从中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东西。“感动天下园丁心呐!”(我又开始造句了。)写写吧,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为了给师弟师妹们一个借鉴,也为了回报母校老师的一片厚爱。

时间过的很快,昨天还在教室上大课,几位同学正坐在最后一排托着腮帮子直勾勾地看着老师,可一转过天,就已经八年有余了……还记得刚入学时那位姓季的男生搞笑的自我介绍、还记得参加学生会竞选时紧张的演讲和揪心的投票、还记得当班干部收大家的毛票儿作团费、还记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光荣地去西柏坡深化党性修养、还记得参加国庆55周年表演的各种舞蹈,有时还跳两下、还记得在学院广播电台主持节目、还记得参加各类社团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还记得在大学期间才彻底改掉作弊的坏习惯、还记得每次考试后紧张地等待着分数出炉、还记得太多太多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回忆,往事似乎就在昨天。

回忆让我明白:大学时光,应当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回忆,一定要加倍珍惜,珍惜每一秒学习的时间、珍惜每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珍惜每一次被老师教诲的机会,珍惜这既专一又轻松的短暂时光。

我在原信息管理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信息学院(学部)就读,时任该院院长的青年才俊名叫刘林,后因卓越表现和突出贡献,荣升学校副校长、校长。当时,我作为学院团总支的宣传委员,跟老师接触的机会很多,因而能够接触到一些学院特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并从中感受到在刘校长带领下的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学院教职工团体的蓬勃朝气和无穷动力,正是在这样的合力下,学院的各项工作才得以成绩显著,学生素质、学业质量、学生就业等均得到了充分保证。

刘校长的经历就是我身边最近最具代表性的实例,让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终有回报!但光靠埋头苦干不行,头脑一定要灵活,工作不仅要干好,还要干巧,单纯的模仿是不够的,还要有属于自己的且强于别人的东西。而达到这一境界不仅需要扎实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广范围、多渠道获取各方面信息,不断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除此以外,“孤木难成林”,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善于团结周围的人、善于激发团队中不同人的不同能力,并有效组织和运用、不断增强自我人格魅力。

记得刘校长曾经说过,“大学期间,唯一值得我庆幸的就是找到了一位如意伴侣,是她给予了我无限的支持,才有了今天事业上的成就。”当时不大懂得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随着年龄增长,渐渐明白了:无论男人女人,如果你已成家,若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离不开另一半的支持。当然,这并不是提倡我们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就找到合适的伴侣。要知道,大学生活虽然美伦美唤、充满浪漫色彩,但由于没有直接接触到社会、没有深切体会到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原因,致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观念并不足够健全和牢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迅速产生变化。因而,大学的首要和重要任务应当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充实自我,为今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期间,我研习的是法律专业,海大(原海淀走读大学)法98,一个响亮的名字,我永远为这个名字而感到自豪。这是门文科类学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谓普遍性,就是说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管理、文秘、行政等非专业性质的工作,有点“万金油”的味道。海大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是与社会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这是一种务实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那时,海大的专科毕业生就业要求不高,综和能力比较出众,因而是比较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海大在社会上的口碑也一直不错,这也为后来海大发展为本科类院校奠定了基础。记得当时学院专门聘请法院法官结合判案实际主讲相关课程,比如请海淀法院宋鱼水(现全国劳动模范)主讲知识产权法、刑厅厅长朱军主将刑事诉讼法等等,这样的科目设置巧妙的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法律专业还开设了辩论与口才、模拟法庭等特色科目,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还锻炼了与从事法律专业所必须的各方面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只是一个例子,不具典型性,但具代表性,这就是海大特有的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教学模式,也是多年成功办学经验的总结和发扬。我相信,这样的先进经验会得以延续并不断发扬。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不要抱有“喜欢的课程认真学、不喜欢的课程马虎应付”的心态来对待学业,因为课程的设置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时候学习不仅是学专业知识,也是在学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会有很大裨益。

我上学那会,海大还是大学专科院校,也是唯一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院校,言外之意就是海大毕业的学生都有一本盖着教育部印章的大专学历。我承认学历高低不代表什么,但大专生确实不同于本科生,这种因高中原因而形成的学历上的差距,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尽快赶上。

大学三年(1998—2001年)的生活是比较规律的,算上上课时间,每天要用10—14个小时学习,6个小时睡觉,剩余4—8个小时是吃饭和参与各类活动的时间。陈述一下事实,每次期末考试,总成绩一定会是法律专业的第一名。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本科的考试,每年两次统考,共15门课程,只有书,没有考试范围,考试题目是题库机选,2003年4月考完全部课程,2004年以优秀的论文答辩成绩取得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很难、很费劲,不过还是熬下来了。无论是每天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连年考第一、获得最高奖学金,还是参加自学考试的辛苦历程,靠的是一种锲而不舍的信念。我觉得每个人应该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念或目标,无论它是大是小、是远景的还是近期的。否则,就会像茫茫大海中的一艘孤帆,失去方向,随波逐流。也许坚持信念或者达到目标的过程是酸甜苦辣咸无味俱全的,可是,这个过程一定是你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明白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应该轻视、哪些需要重视,渐渐地,就学会了分析和取舍。

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作书记员,合同制的,月薪很低,当时是2002年1月。虽然是院内的“最底层”人员,但从能够学以致用、增长阅历,以及为今后发展储备资源的角度看,也算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了。注意:这就是找工作的思路,说白了就是要看自己图什么。一般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先关注的是能否储备经验和资源,以及能否对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刚到检察院作书记员时,工作内容基本上是订卷、归档等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机会触及阅卷等实质性业务工作。这对于一个在大学期间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的法律专业毕业生来讲,实在有些受不了,我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做跟检察员一样的工作——办理案卷、提起公诉。因此,对于书记员的事务性工作,我表示出了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被主管领导发现后,难免不悦。因此,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工作以来第一次与上司的关系搞得不大和谐。

熟悉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辅助检查官阅卷、独立办理简单刑事案件、提审犯罪嫌疑人、陪同出庭支持公诉等,也渐渐明白:无论是订卷还是阅卷,都是一种锻炼,工作不分大小轻重,多劳无害,勿以事小而轻为,仔细体会每一次励炼自我的过程。

由于大学期间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和相关经历,主管领导让我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书记员天地”专栏,这给了我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我愿意做,领导也放心交给我做,这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领导思路。包括后来到海淀区委组织部,大学期间的学生干部经历和相关经验也成为了一块结结识识的敲门砖。因此,我想告诉同学们:当你们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一定珍惜和把握好学校里的各种锻炼机会和各种实习经验,

 

 

版权所有 Beijing City University 新濠天地xhtd008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木燕路  邮编:101399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