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机械电子工程)

作者: 时间:2024-06-16 点击数:

一、专业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职称专任教师,教师曾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顺义区骨干教师,部分教师具有海外进修学习经历。

本专业拥有条件完善的实验教学设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设备总值三千余万元,包括工程图学、机械基础、公差与测量、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微机原理、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测试技术、工业机器人、机械CAD/CAE/CAM、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和3D打印研究院等专业实验室和研究院。

本专业重视科研与教研,突出其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先导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可喜成绩。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教育部、省厅级科研教研项目十余项,在国家级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篇,其中有10篇被EI收录;主编或参编教材十余部,其中有3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十余项,其中1项为国家发明专利。

本专业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在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强化专业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本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多次在全国、省级专业竞赛中获奖,曾获得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三等奖、全国嵌入式产品开发技能大赛三等奖、北京市大学生学科(数控技能)竞赛一等奖、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北京市工业机器人及视觉系统应用技能竞赛第二名、北京市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第三名、北京市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第三名、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团体二等奖。

二、专业优势和培养特色

立足前沿技术,深耕细作专项技能。在兼顾专业技能纵向延展的同时,横向融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装备与系统的研发、制造、操控和维护的专项技能,并加深培养学生横向衔接这些专项技术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拥有专项技术能力,又能够综合应用这些专项技术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人才成长之路。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标准有效对接职业标准,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始终贯穿人才培养。学生前三年在院校内学习原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企业核心课程;第四年由企业负责开始进行实训、实习,完成企业特色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内容及证书认证。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艺术修养,具备一定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初步的工程实践经历,能够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机械、电子、控制、信息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从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四、课程设置

程序设计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机械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电系统控制器应用技术、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移动机器人、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机器视觉自动检测技术、智能制造系统、CAD&CAM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五、实习实践

1. 实践环节

(1)实验与课程设计类:根据课程安排在机电技术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中心进行相关的实验环节,加强学生机械电子工程师基本功训练。

(2)小学期实习实践:主要安排社会认知与方向行业调研、专项技能与项目开发实践,为参加各种软件技术的国家比赛与社会比赛进行培训辅导。

(3)校外专业实践:主要组织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学习,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培养团队合作技巧,该环节为期至少一年。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考核的环节,学生一般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结合实习单位真实项目,完成一次真实的综合训练,为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2. 实践平台

校内基础性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通识能力教育。

校内技能性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专业技能教育。

校内应用性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应用技术教育。

校内外创新创业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创新能力教育。

3. 实践形式

课内实践——夯实基本实践能力

“智能制造工作室”——仿真的职业环境工作

校内实践——完成上岗前的真实职业环境训练

校外专业实践——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4. 校企合作

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包括航空航天机电院、航空航天一院、航空航天二院、首航机械、中航精密研究所、北汽、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燕京啤酒、恩布拉科雪花、北京地铁、南航等公司,学生有机会进入公司进行实习。

六、培养成果

七、发展前景

1. 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

由于人工智能、传感器、传动技术以及移动手机革命的相互汇流,人类已经迈入机器人社会。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与系统,解脱人类的体力劳动,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已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制造2025、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均明确提出振兴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将智能装备与系统产业列为战略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智能装备与系统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缺乏,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统计,预计到2025年,全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全面掌握智能装备与系统应用技术,熟悉生产制造流程,了解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能从事智能装备与系统设计、制造、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涵盖电子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技术领域,重在培养研发、管理、维护智能装备与系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是北京市在《北京行动纲要》中提出的八大重点领域之首。北京正在着力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着力培育其研发、设计、后期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产业,打造一个更为广泛的产业生态。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领域的研发、设计、后期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上相关产业的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端应用型人才,社会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2. 就业岗位

机械电子专业的设置高度契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毕业生具有宽阔的职业发展前景,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中众多职业岗位的技术、营销和管理工作。主要职业岗位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智能机电设备和系统的管理、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工业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微处理器和PLC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研发部门的数字化建模与仿真;高端数控机床与三维(3D)打印等装备与系统的管理、运行与维护;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型设备的研发、管理和应用;智能物联网系统的管理、应用与维护;洁净智能汽车系统的研发、管理与应用;智能轨道交通设备运行和管理等。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出国、读研等深造机会以及考取公务员。


Copyright © 2016 新濠天地xhtd008信息学部 版权所有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