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车辆工程)

作者: 时间:2024-06-16 点击数:

一、专业简介

车辆工程专业适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依托北京汽车产业布局,面向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强化科学人文素养为基础,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融入智能、重在实践”为特色,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足够理论基础和创新创业素养,能够在生产一线进行现代汽车设计、试验与技术服务的新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定位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方向,引领学生进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

二、专业优势

1. “校企合作、学科融合”专业建设平台

车辆工程专业隶属于信息学部,信息学部拥有信息技术类和智能制造类两大专业群,通过专业协同和学科融合,将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融入车辆专业课程体系。车辆工程专业与北汽集团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实现校企共建、共研、共育,联合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六层递进、课外拓展”能力培养体系

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社会实践平台、基础实验平台、专项实训平台、综合实训平台、岗位实训平台、创新实训平台”六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开设“开放实验室、竞赛集训营、智能汽车工作室、技术服务窗”等丰富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三、培养特色

1. “一主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贯彻学校“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依托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建立“一主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一主两翼”就是以课内教学为主,第二课堂和企业课堂为两翼,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拓展学习时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专业正在进行与北汽集团和理想汽车签订的教育部主导的就业育人项目。

2. “突出实践、项目贯穿”课程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以科学人文素养为基础,设置“学科融合、项目贯穿”课程体系。以综合性实践项目贯穿社会实践、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递进式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基础试验能力、专项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企业实战能力和创新素养。依据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融和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等基础课程,调整专业类课程内容,增加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技术内容。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汽车行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素养,掌握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学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基本理论和智能新能源汽车新技术专业知识,具备应用数字技术手段进行新能源汽车设计和试验、智能驾驶系统测试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领域从事汽车的设计、试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通识通能教育(通识基础A类、通能校本B类)和专业教育(基础类、核心类、方向类、综合实践类)。

专业教育基础类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认知等。

核心类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

方向类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汽车电子系统及设计、智能汽车技术、汽车网络技术、汽车动力学、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

五、实习实践

1.校内实践教学设施

专业拥有汽车实验中心,该实验中心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教育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验中心建筑面积超8000平方米,拥有16个实训室,总资产价值在2000万元以上。汽车实验中心按照“理实一体、虚实一体、教研一体”原则建设,主要承担专业课的课内实践、学科大赛、科研和对外技术服务等。

实训室配备媒体设施、仪器设备、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等,集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虚拟仿真和实景演练为一体,满足理实一体教学需要,为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汽车实验中心实训室由实验员和教师协同管理。

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专业与企业协同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

本专业目前已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有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理想汽车)、北京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路邦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承接综合实践类课程。实习岗位涵盖汽车制造、汽车设计、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汽车文化与教育等,能够满足本专业全部学生的实习需要。

六、培养成果

近3年来,本专业依托学生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在大创项目、实培计划和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成果如下:

(1)“大创”项目: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9项,其中国家级1项,北京市级8项。

(2)实培计划: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申报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3项,共计12位同学参与。

(3)学科竞赛:将学科竞赛与课程相融合,以赛促学。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5项。其中参加2020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获团体二等奖。2023年6位同学获得北京市个人三等奖。

(4)学生荣誉:本专业加强对学生的多维度培养,发现学生闪光点,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5年来学生获得奖学金及荣誉称号29人次,其中,一等奖学金2人次,二等奖学金3人次,三等奖学金6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人次,荣誉称号17人次。

七、发展前景

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度变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房山等区,培育完备的“网状生态”体系,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当前,汽车产业处在大变革中,汽车人才需求前所未有。《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研究》指出汽车产业紧缺人才涉及汽车产业的三大领域分别是整车与零部件领域、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和汽车后市场领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中指出,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的存量预计为7.2万人,人才净缺口最高为3.7万人。

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智能网联汽车“网状生态”体系培育之际,车辆工程专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Copyright © 2016 新濠天地xhtd008信息学部 版权所有

XML 地图